特殊开学季,返校后学生的心理危机如何干预? | 关注
民小编说
今年特殊的校园开学季给学校教育管理带来了许多新问题,长时间居家学习的状态、部分学生网络学习效果不佳、返校复课后的学习节奏加快等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心理危机。如何消除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疫情”,同时防止过度的心理测试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让我们一起来看这所学校的做法。
每次开学前后,都有家庭因检查孩子假期作业完成情况、加强电子产品管控等问题引发激烈的亲子冲突,进而导致心理危机事件。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校延迟开学,作业检查、电子产品管控等问题更加突出,再加上长时间的居家,容易让中小学生产生焦躁或抑郁情绪,心理危机各种高风险因素也会在开学前后叠加。
为应对疫情期间及开学前后可能引发的中小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浙江杭州市景成实验学校为学生开好了“心理疫情”应对“处方”。
学校个别辅导室
01
细致排查,发现心理异常
1.应时而生:舍弃心理学量表
作为浙江省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学校具备精良的软硬件。以往每一个学期,学校都要用学校机房分年级分班级登录学校的心理测评系统开展网上问卷调查活动,进而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危机筛查。可是,今年开学后,疫情仍没有解除,现实情况不允许学校使用机房这样的专用教室轮流测评。加上刚开学复课,学校各种事务繁杂,如果把网上心理学量表转变成纸质的形式给全校2000多名学生进行测评,这无疑又加重了学校的负担。心理学量表的题目比较多,完成的时间要求90分钟,如果让学生各自回家上网完成,也会造成有些学生为节省时间随意提交问卷,从而造成量表数据不够准确,没有参考价值。另外,一部分学生看到学校要求填写心理问卷,无形中会产生误解,觉得学校认为他们有心理问题,从而形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2.顺势而为:编制谈心谈话表
疫情下,学生心理筛查迫在眉睫。如何快速有效地开展呢?学校根据中小学生心理特点,编制了《学生谈心谈话记录表》。谈话内容主要包括近一个月学生与同学、与老师、与家长的关系,学生对新冠病毒肺炎的态度,学生在学习、身体、心理方面的特殊情况。班主任参照表格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谈心谈话,对学生的心理状态从四个等级中作出综合评定:基本正常、继续观察、需要关注、需要专家指导。在全员谈心谈话的基础上,学校还要求班主任结合平时跟学生的接触和了解,填写《心理健康动态观察表》,进一步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从而筛选出心理异常的学生。
除了班主任的全员谈心法、观察法,学生自我心理评价法,学校还特意制定《关于筛查学生特异体质和心理异常告家长书》,请家长从家庭的角度观察是否有心理异常的孩子,并及时上报学校。这样学校、家庭,老师、学生和家长全方位多角度的筛查,旨在不错过任何一个可以筛查出心理问题的可能性。
02
缓解情绪,化解心理危机
1.量身定制,迅速开展心理辅导
经过上述排查,学校立即为有心理危机的学生设计心理危机干预方案。
首先辅导团队介入。学校的心理辅导团队由8名老师组成,这些老师中6人持心理B证,1人持心理A证,1人擅长沙盘游戏辅导。在约谈学生之前,心理辅导团队先开展一次专门的讨论会,对相关学生案例进行研讨,并确定跟踪辅导的老师。其次,科任教师密切配合班主任关注学生情况,做好一对一结对帮扶工作。第三,班主任和心理辅导老师保持与家长的联系,及时沟通孩子的心理动态。第四,成立学生心理互助社,加强同学们间的交流沟通,有助于情绪的释放。最后,对于超出学校心理辅导能力范围的案例,转介相关医疗机构。
学校沙盘游戏室
2.课程介入,发展情绪调节策略
时隔九十多天再次回到学校,学生们会有各种“假期综合症”,带来各种情绪上的起伏,这是正常现象。比如有的学生见到朝思暮想的小伙伴和老师特别容易激动,以至于坐不住;有的学生看到学校因为防疫带来的变化,感到惴惴不安。情绪不稳定是学生复学后出现的典型心理问题。
一般认为,高学业水平学生和低学业水平学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智力或能力上的差别。而研究显示, 除上述因素外,两者之间的重要差别还来自于两者在面对相同情绪背景下的学习情境或学习问题时,采用了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所至。
为此,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师设计了《我的情绪我做主》系列课程,旨在调整学生对情绪的认知和元认知,引导学生“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唱/喊出来”,从而发展情绪调节策略,减少负面情绪对学生的影响,充分发挥积极情绪管理在解决小学生情绪问题中的指导作用。
在教学设计时,学校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对各个年级的课程内容作了区分,比如小学生仍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抽象概念思维需要具象经验支持,因此课堂需运用直观材料激发学习兴趣,设计多样化任务增进学生对情绪的理解。通过认一认、看一看、写一写、画一画等活动,学生能够认识人的四种基本情绪,感知自己的情绪变化,提高对情绪的认知;可以运用四个“出来”疏导令学生感到不舒服的负面情绪,适应复学后的学校生活。
学校资源教室
03
减轻负担,保障心理健康
自复课以来,学校一方面井然有序地开展教育教学,做好线上线下教学的衔接融合,另一方面也很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从源头上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五月初,学校开展了学生作业负担调查,主要调查学生完成语文、数学、科学、英语、思政等各科作业的时间及完成作业的时间总量、学生在家完成作业的基本状态。
虽然各年级之间情况各不相同,但从反馈数据的分布来看仍有共通点:首先是因学科特质的差异,文科作业的完成时间相对比较长,在作业完成总量中占比也较大;其次是各年级学生完成作业的自觉性均较强,积极性也高,超过9成的孩子能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作业;第三是父母对孩子的学习状态大多较为关注,超过9成的低中年级学生家长亲自管理孩子的学习。
对学校和教师来说,作业负担调查是一种反馈、自省,也是一种提醒、鞭策,要从客观静态的数字中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并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改变理念,改进方法,助力学生阳光快乐地成长。
1.保证睡眠时间,保障健康情绪。
充足的睡眠时间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令学生拥有健康情绪的必要保障。从调查反馈来看,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各科作业,但也有个别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较晚,睡眠时间不足。为此,学校进一步强调学科教师要互相协调与平衡,掌控好每一天的作业总量,科学设计作业内容,倡导多门学科作业统整,从而保证学生都能及时完成作业,按时睡觉休息,为新一天的学习提供充沛的精力和优质的情绪。
2.放慢教学进度,舒缓心理压力。
影响学生作业负担的因素有很多,而其中教师的教学进度和强度是影响力比较大的一种因素。本学期受疫情影响,前半学期的课程以线上网课的形式开展,在恢复线下教学以后师生都面临着学习进度追赶、新旧知识交替等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也会导致学生回家作业完成时间过长或是完成得较为艰难。所以在后半学期的教学中教师还是要适当放慢教学进度,在教学节奏上张弛有度,既要保证教学的质量,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承受的强度和难度,多给学生搭建学习支架,提供学习指导和帮助,尤其是对后三分之一学生要加强个别辅导,从而舒缓自己和学生的心理压力,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教与学。
3.加强精准教学,落实减负提质。
综观调查的数据反馈,有一个隐形的问题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学生每天所做的家庭作业在帮助他们巩固提升、发展思维等方面是否起到了最优化的作用?学科作业要结合学科特质和年段特点进行精准设计,不仅要有指向记忆、理解、运用的基础思维练习,也要有指向分析、比较、评价的高阶思维练习;不仅要有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分层作业,也要有适应不同学科的多种形式的作业,如:书面作业、口头作业、综合实践作业、亲子作业等,设计精准作业是实现精准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实现轻负高质的基石。学生作业负担轻了,他们的心理压力才会得到缓解。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景成实验学校校长)
作者 | 曹纺平
责任编辑 | 董筱婷
微信编辑 | 孙粉林
推荐阅读
返校复课,这位校长说:我既欢欣鼓舞,又看到了基础教育面临的这“三个挑战”丨关注
霸气!杭州这所学校关于疫情的研究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注!
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教育现代化六大趋势、学校治理中的系统思维……第八期杂志亮点来了 | 新刊速递